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一場大暴雨,在這場暴雨面前,作為一種新的社交網絡方式,微博再一次證明了它不容小視的力量。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1年中國社交化電子商務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社交網絡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7億,較2010年增長17.6%,預計到2014年這一規模將達到5.1億人,社交化已成為中國互聯網中的基礎性應用。如今使用微博與其他社交網絡一樣,作為一種新技術、新工具,為人們相互間的交流、溝通和信息分享帶來了巨大便利。但作為一種技術和工具,注定會有使用不當產生負面效應的問題。
社交網絡誕生之初就是為了讓網民能夠更快速、便捷地與家人、朋友、親人聯系,分享憂傷以及快樂。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更多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也不斷地在研究如何利用社交網絡特性,提高工作效率,服務民眾,與此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進行騙財、騙色等犯罪行為。
的確,社交網絡是把雙刃劍,由于社交網絡具有用戶數量多、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發布門檻低等特點。因此個人的影響力經過社交網絡可以無限放大。社交網絡本是虛擬的世界,而作為虛擬世界的一種工具,如何正確對待以及怎樣管理虛擬網絡正在成為當下熱門的討論話題。
互聯網業內人士表示,使用社交網絡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對待社交網絡,避免出現沉迷、過度依賴或是完全抵制的極端情況。毋庸置疑,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快捷方便和多姿多彩。有了網絡,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接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使溝通更加快捷方便。但我們也需警惕過度依賴網絡造成的不良后果,畢竟虛擬的網絡提供給我們的信息要第一時間確定他的真偽性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網民千萬不要盲目的跟風而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
另外,正確的引導以及社會責任心同樣非常重要,正是7月21日北京的一場大暴雨,微博近880萬次的傳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損失,也讓我們大家看到了暴雨中的北京人民更加值得尊敬。
未來的世界是移動的,不管是3G手機還是物聯網產業、3網融合等都預示著這一趨勢,用好社交網絡,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正面影響,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