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新聞史學界的泰斗。人們不稱他教授,亦不稱老師,而是尊稱“方先生”。
塊頭不大——“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的身高是160厘米,2000年后縮減為157厘米”;
頭發花白——“我不用染。一來沒有烏紗帽,二來不怕別人說我老,不必自欺欺人”;
方框寬邊的眼鏡遮住半張臉——“看書看的。眼睛雖說不好,聽覺很好。這是‘文革’鍛煉出來的。那時候到處都是大喇叭廣播點名:‘誰誰誰豎起你的狗耳朵聽著……’我的‘狗耳朵’因此鍛煉得還不錯!
說的人不溫不火,聽的人笑聲不斷——這,就是方漢奇。
方漢奇教授
●學習是畢生的樂趣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方先生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鞍滋焓禽敵觥幚韺W生信件、布置和看學生的作業、寫文章、下載資料;晚上是輸入——看書、看各種媒體的信息。每天還有一段固定休息時間!边@么多年來,方先生按部就班的生活基本沒有打斷過!拔乙话憧磧杉娨晞,有張有弛嘛。不過,只干到12點,不熬夜,要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節奏!奔词乖谑旰平僦,他也盡可能利用邊邊角角的空隙時間,多看一點書,多作一點積累!澳菚r候書很少,碰到一本大伙就趕緊傳著看,不讓看的書就偷著看!爆F在,年近八旬的他每天依然工作十三四個小時。
“我是教師。而教師這個職業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更新補充知識,尤其像新聞這類邊緣學科更需要緊緊跟進!薄盀榱藢W生,我也必須好好學習,必須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了解新的信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這是我的責任!比匀粓猿衷诮虒W一線的方先生說:“學生關注什么,我就得關注什么。他們研究什么題目,我就要看什么書?傊人麄冊绨氩,這樣才能和他們及時交流!
●總在追逐新事物
于是,方先生成了學校較早接觸互聯網的老教授之一。除了瀏覽各大網站、收發郵件,他還看老徐(徐靜蕾)的博客,也知道了網絡上風傳電影《無極》的惡搞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斑@些不一定是我喜歡的,但卻是我必須了解的。我對歷史回憶錄、文藝作品都很感興趣,但卻沒有時間看。我只是緊跟而已,但有時也會弄得自己很狼狽!薄拔液芰w慕那些完全退下來的老年人。晨練、遛彎、溜嗓子、提籠叫鳥,優哉游哉,而我的日子過得很緊張!
年輕時的方先生也是個愛好廣泛的人,文藝、體育都有所涉獵。他參加過合唱團,也在丁玲的劇本《重逢》和陳白塵的《升官圖》中演過男主角!艾F在老了,唱不了了,再唱烏鴉嘴里那塊肉就要掉了!彼冻鲎猿暗男θ。不過,方先生最喜歡的還是旅游!皩W習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這也是他的治學格言。
“年輕的時候坐火車,別人一上車就睡覺,我卻喜歡盯著窗戶看各個地區的人文和自然地理。這是一種比書本更深刻的學習。在‘五七干!菐啄,每到放假,我都出去旅游,幾乎把江西游了個遍。凡是毛主席詩詞提到過的地方都去,五岳也都爬過!币惶崞鹇糜,方先生的話也多了起來,“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背嗣磕甓ㄆ诔鰢タ纯磧号,他很少出遠門。
“一是年紀大了,再就是時間上不允許。只要帶學生,就必須首先保證學習時間,而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這些也只能暫時擱置起來!薄拔业挠猩,是在不斷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過程中度過的。過去是這樣,今后也將是這樣!
●踏實做事低調做人
他的專著《中國近代報刊史》和他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通史》,被學界公認為是與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齊名的中國新聞史學研究中的兩座學術高峰。他培養的一批又一批本科生、雙學士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函授生、留學生等,其地域范圍之全、數量之多,堪稱新聞史學教育的第一人?墒,在他的嘴里——“我只是個小人物”!白屆恳惶爝^得快快活活,工作上兢兢業業。只要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名和利的事,不必刻意追求!”
因為“博聞強記”,方先生在新聞界素有“活字典”稱譽!拔覜]有多大天分,只不過在積累上舍得下一點笨功夫而已!钡S著年齡的增長,方先生的記憶力也在減弱!吧鲜兰o50年代的時候,我上課只帶一張卡片,但可以基本不看。事先備課只用一個小時,但現在第二天上課頭一天要準備一天。我現在是能干多少干多少,什么時候學校不返聘了,那我立馬就下,下來之后干點‘自選動作’。沒有任務,沒有壓力,可以自由自在的看看閑書,那也是很愉快的一件事!彼f。
“文革”的10年,是他事業的低谷期。不過,闖過了大風大浪,生活中的他隨和、不較真。想得開,看得開,細微末節不會放在心上!拔依习榫褪且粋愛較真的人。你愛較真就較真,反正我不較真,所以我們倆連架都打不起來,她沒有對手!痹捳Z中透著幾分孩子般的可愛。
問到方先生會不會寫一本自己的回憶錄,“博聞強記”的他卻搖搖頭:“我的故事沒有什么文史價值,主要是我也記不住!
方漢奇小傳
方漢奇,祖籍廣東普寧,1926年12月生于北京。1950年畢業于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1951年起先后在圣約翰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任教至今。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F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年9月1日 第2版) 作者:王珊珊